
先锋精神关键词:信访维稳精益求精 甘于奉献
精彩语录:“每一宗信访事件的处理,都是一次内部管理流程的重新梳理。”
刚进入中建一局时,作为大庆出生、自诩铁人后代的我,自豪于加入了铁军行列,后来认识了于虤虤同志,才知道原来铁军之中亦有着先锋。
军中之先锋者,必然凡事都冲在前面,这就是我对于虤虤的第一印象。在“文员”居多的办公室中,作为一名分管行政板块工作的副主任,他俨然是“武将”的形象,刚刚不惑之年的他,有着标准东北汉子的身形,两鬓斑白之上戴着一副眼镜,刚强的外表下隐隐透露着深邃和智慧。
一局大厦旁边有一个小白屋,他和我说,这是他的第二个办公室,专门负责接待上访者。我从来没去过,也不知道他究竟在那个屋里处理过多少上访事件,只是记得,每次我碰到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妈上访时,总是问我小于在不在,总是和我说“小于能真心给他们办事”。我知道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方面要维护企业的原则和底线,另一方面又能够做到真正设身处地为上访者解决问题和矛盾,这其中有着非常难以把握的平衡。在办公室工作的这几年,见过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上访事件,有简单粗暴的、有“老油条”式的兜圈子、有互相踢皮球的……但在于主任口中,最常听到的是:“我一定尽力想办法帮您解决”,或是“抱歉,但这件事的确有违企业的规定,具体情况您请耐心听我解释”……“每一宗信访事件的处理,都是一次内部管理流程的重新梳理”,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在帮助每一个上访者寻找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总是能够发现企业管理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这些往往是产生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我们讲管理上的PDCA循环,实际上,解决上访问题的过程,就是很重要的一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案头,时时刻刻都放着一个信访记录本,里面记录了一桩桩他处理过的信访事件,以及通过事件处理所思考的管理建议。在他的努力下,2013年,一局全年妥善处理信访事件205人次,其中个体上访36人,群体上访169人,均无恶性事件发生。
我身边的于主任总是很忙碌,信访维稳仅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大至重要会议的召开、重大活动的举办,小到日常的各类行政事务,都离不开他。在我的印象中,他经常是早晨7:00就到了办公室,安排一天的工作事项;这边正为材料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那边大爷大妈就找上门来;这边正苦口婆心的和上访者交流,那边电话依然响个不停;这边刚刚开完会,那边又要马上出门办事……有一天晚上十点多钟,我回办公室取东西,却看见他还伏在案头写着什么。他和我说,白天事情太多,忙于处理,只能晚上腾出些时间,思考一些事情了。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工作节奏之下,他依然能够坚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记得我第一次在于主任带领下准备接待外来领导考察相关事宜,按照他的要求,我做了一份策划案,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将这份策划案交至他手中后,却看到了他微微皱起的眉头。接下来,我被他一连串的问题问得脸红出汗。“楼下欢迎电子屏什么时间打开?业主单位全称是否确认过?专梯是否安排了,什么时间打?是否提前和对方司机取得联系,主要领导是否需要下楼迎接?会议室、展览厅是否已安排专人提前筹备布置?对方几人,什么职位,我方是否需要安排相应职位的领导出席?……”待我按照他的问题一一确认后,看着眼前完善后的策划案,我着实惊异于其中的细致入微,这不仅仅源自于丰富的经验,更源自于一份精益求精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他和我说,办公室工作事无巨细,任何小事都不能忽略,即便事情再多,也要保证处理事情的质量;别人考虑不到的事情,你能考虑到,并且能够办到,这是作为一个办公室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素养。
先锋文化手册中说:“先锋是敢于担当、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是每一名员工应有的责任和印记。”在工作中,我身边的这位先锋绝对无愧于这样的定义,工作之余,他还是一位有着极深文化底蕴,儒雅又不失幽默,为人处世之道令我由衷敬重的“老大哥”。
他喜欢摄影,曾多次在知名杂志上发表过照片。他说,他之所以喜欢摄影,更多是投入于追求完美景色和感动瞬间的过程,为了等待彩虹,可以驻足在雨中守候几个钟头,为了捕捉一份发自内心的表情,可以敞开心扉与陌生人谈心,这是一种追求“美”的态度。心境如此,才能做一个乐观积极的人,才能发现有很多事都是值得我们去甘心奉献的。
他喜欢书法,案头摆放了很多自己书写的作品。他说,他享受的是书写的过程,写字如做事,字如其人,心无旁骛、专注于每一个字,才能完成一整幅好的作品。态度如此,才能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我曾问过他何为“先锋”,他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自身该做的每一件事就是敢于担当;高调做事,言他人不敢言之言、为他人不敢为之事就是敢于竞争;永远以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面对一切挫折、解决一切困难就是敢于拼搏;做到这些,我们每个人都是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