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时代先锋 一局先锋 我身边的先锋
  首页>> 新闻中心>>专题专栏>>一局专题>>寻找我身边的先锋>>2014年度我身边的先锋  
书写一局传奇 传播一局声音
发布日期: 2014-08-04 字号:[ ]

  


   

    先锋精神关键词:职业化超越
  经典语录: “改稿就是改人。”


  刚见到刘琼的时候,我认为她完全不适合一局,她的文艺范儿与这个硬朗的建筑企业完全不搭;熟识以后我觉得,刘琼就是为了记录一局、传播一局声音而存在的,她堪比刻录机的记忆力和超越故事书的表达能力简直就是做品牌传播的天生人选。就像现在,她负责着一局“六大媒体”的运营不但不觉得累还兴趣十足、游刃有余,那架势表明了就是:要用先锋的态度和水平传播一局的先锋实力和文化!
  超越企业宣传与品牌传播的传统认知
  2014年是一局的“品牌建设”年,一局成立了品牌管理部,印发了《中建一局集团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刘琼作为一局《建设者报》执行主编、品牌管理部助理总经理,义不容辞扛起了品牌传播的责任。
  一局“品牌兴企”战略刚一提出,集团上下欢欣鼓舞。说起传统的建筑企业,尤其是有多年历史的建筑企业,立刻就会让人联想起“土气、粗放、低端”等词语——是时候扭转了!世界500强、现代化、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一局品牌形象里可说的太多太多,值得传播得太多太多。
  当有人以为品牌建设可以一蹴而就的时候,当多数人还分不清品牌传播和企业新闻的时候,刘琼冷静地说:“品牌传播不是简单滴为企业涂脂抹粉,更不是一局的自娱自乐,而是要用事实说话,用一局的实力和优势说话,必须得诚信,夸大并不是给一局添彩,而是给一局抹黑,当然还得遵守传播与新闻规律,不然,怎么传播?”
  传播规律是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对于一局来说,建一座大楼不会有多少人关注,一局建的楼塌了,记者就会蜂拥而至,这就是无情的新闻传播规律。
  “又要诚信,又要遵循规律,又要提升一局的品牌价值,难死我们算了!”宣传主管们个个手握着一大把稿件,天天打电话催着上稿。不利于集团形象的不发,不利于品牌价值提升的不发,没新闻价值的不发,不符合新闻写作要求的不发,过了时效性的不发……看着被刘琼PASS掉的稿件,有的宣传主管恨不得举着一纸诉状打上门来。
  “在集团内部媒体上稿比在中央媒体上稿都难!”一些人抱怨的语气背后是这样的潜台词:“那你给指条道儿啊?!”
  刘琼每天把自己埋在集团的各种制度文件中潜心研读,曾经一度我以为她要转行去写报告了。一个周末以后,她拿出三个文件草稿:中建一局品牌传播实施方案、中建一局2014年品牌传播实施方案和2014年品牌传播要点,为了什么传播、传播什么、如何传播,方案里写得清清楚楚,相当于给《指导意见》中的传播环节画了个“详细路线图”。刘琼指给我看:“把受众分类,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再针对每类受众列出价值传播点,配合传播渠道的说明,企业宣传与传播规律之间的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我认为,这三个文件的意义在于,你想成为“海贼王”,刘琼就给你一张“航海图”,还附赠“恶魔果实”。
  而且,表达这么复杂的事情,刘琼只用了一个表格,一张A3纸完全可以放下。
  超越企业的视野传播企业的声音
  在一次整理旧的一局《征途》的杂志的时候,我被惊到了。
  2008年第二期,这是刘琼调回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后负责策划、采写、编发的第二期杂志。这期杂志的主题是“一局的高度”,总结了一局做过的所有超高层,还有专门的文章总结超高层营销要点和技术创新汇总。那会儿一局还没接到平安金融中心,这得多超前的思想才能料到以后承建摩天大楼会成为趋势啊!这一期还探讨了“母子文化”,2012年中建总公司全面深植中建信条,强调母子文化对接,这时回过头来看这期杂志,就会看到一局思想的先进性,看到刘琼作为一局声音传播者的远见和胆识。
  2010年,刘琼抛出个话题叫“总部与项目”,让项目和总部以《征途》为平台开展自由辩论,其中不乏总部管多管少、该怎么管的激烈的交锋,现在来看,这不就是关于公司化建设的探讨吗?
  2011年,刘琼策划选题“项目裂变”,在一局掀起了一场关于项目人才培养的讨论,其中激发和盘活项目管理团队、不断产生新项目部的思路与今天一局推行大项目部制不谋而合。
  当然了,那时刘琼也没想到,自己策划的选题会跟一局以后的战略思路如此一致。至于原因,我后来在罗世威董事长的一次讲话里找到了答案:“做企业一定要注意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别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事物本质,条条大路通罗马,表现可能多样,但原理只有一个。”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有些人永远比别人快半步,有些人的思想永远比别人高一度,所以才被称为领跑者。
  刚跟刘琼学艺的时候我对她的思想高度叹为仰止,觉得这辈子就算累死也未必能达到,于是想在表达能力上下下功夫巴望着有朝一日能青出于蓝。后来我找了个机会跟她探讨写一篇好文章到底是思想重要还是表达重要,探讨的结果是,都重要。
  为什么呢?看完刘琼写的集团荣誉室的解说词和60周年的长篇通讯,我明白了思想和文字结合会产生多么美的语言和多强大的力量。有人以为这些文字是花了大价钱请外人写的并向我求证,我告诉他,表达能力强的未必能对一局了解得这么深、这么透,对一局了解得这么深刻透彻的,也只有刘琼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超越企业媒体的介质书写企业的传奇
  我曾经认为,企业媒体就是一种武器。刘琼说,错,每一种媒体都是一个武器,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不能偷懒用同一个方式管理。
  我想了想,似乎想通了。即使是在武侠小说里,能同时驾驭两种武器以上的人就少之又少,能做到的都是绝世高手。刘琼管六种媒体,如果每一种都是一个武器,那她得算得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高手。
  我觉得办报纸像用刀,既讲究速度也讲究力度。刘琼曾经是北京市住建委《建设市场报》的创始人之一,报纸刚刚创办时名不见经传,包揽了最难采访任务的刘琼像个“刀客”,毫无畏惧、奋力拼杀,终于一路从采访普通人冲到了采访政府高层,从采访一般工程到对接奥运工程建设指挥部;从采访常规专题到深入剖析建筑市场招投标、企业改制、清欠等建筑行业的难点热点焦点话题。等她离开时,《建设市场报》已经在行业里内小有名气。
  我觉得办杂志更像是拼内力,展示的是底蕴和综合实力,靠得也是底蕴和实力。2008年,刘琼大胆改版了《征途》,每期围绕一局热点策划一个选题,这是行业内第一本每期有“封面故事”的杂志,中建总公司企业文化部的领导曾说:“在中建系统的内部刊物中,如果想看内容的话,就选择一局的杂志,因为它很实,内涵丰富,跟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贴得最近。”在《征途》的“编者手记”里,刘琼用她惯有的细腻文字写道:“一本企业杂志,它承载了一个企业的历史与现在,记录了一个企业的智慧与才华,表达了一个企业的思想与情感,强调了一个企业的气质与性格,昭示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诉求,而一个建筑企业杂志则如同它的建筑作品一样,将成为社会透视这个企业的窗口。于是,寻找一种更具亲和力、吸引力的表达方式成为我们最近伤透了脑筋的焦点话题,而如何激发全集团几万人的思考与创造的积极性,是最近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果这也算愿望,那也实现了,在2013年的一次面向全集团读者的调查中,有80%以上的读者表示“很喜欢征途”。
  2014年,刘琼接手集团门户网站。这时的刘琼更像一个“剑客”,快、准、稳,剑光一片,讲究的是覆盖面。新闻从发生到发布不超过3天,追求的就是又快又好。点开一局的网站新闻,内容丰富却不杂乱,格式规范,文字严谨,每一篇新闻都透着干净、利落的大家风范。
  现在,刘琼还负责着微博、微信、手机报三个新媒体。这三个媒体,我觉得更像“点穴”,讲究的是点对点的精准和灵活。针对固定的受众群体,一出手就击中对方,不大动干戈,却招招见效。
  超越文理思维壮大企业品牌传播队伍
  有一次,我跟着刘琼去给新员工讲新闻写作。刘琼在台上循循善诱:“你们愿意写新闻吗?”下面的回答无比整齐:“不愿意!”刘琼不但不生气,还笑得更加和蔼可亲,她挑挑眉毛说,等你们开始工作,就知道学会写新闻有多重要了。
  也难怪,一局是“理工生”的天下,全集团90%以上的“新闻”掌握在他们手中,可他们要是不会写,再来几个刘琼也一样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后来,刘琼突破了文科生的思维,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把企业新闻分类,然后给每一类总结出一个“数学公式”。比如中标的消息:“导语=中标时间+中标单位+中标工程全称+合同额+意义或影响,主体=中标工程简介+工程甲方概括+建筑功能+补充解释工程的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样一来,即使从来没写过新闻稿的人也完全可以写出规范的新闻稿,以此为主要内容,编撰出建筑行业内第一本新闻写作指导书。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单广袖评价说:“这有效地把宣传人员会不会做的能力问题转化成了愿不愿做的态度问题。从指导书中,我们可以学到撰写新闻稿件的方法技能,还能学到我们的专业团队勤于总结、善于钻研的职业精神,这更为重要。”
  数不清刘琼给多少通讯员和宣传主管上了多少节“一对一”的新闻写作“私教课”了。有的通讯员偷偷跟我说“改得上吊的心都有了”,一次一位宣传主管向我抱怨刘琼矫情,有时我也觉得刘琼矫情得过分,一个四、五百字的小稿子来来回回要让通讯员改五六遍,我一边在心里替通讯员着急,一边也在为刘琼着急,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一局的品牌形象当成自己的眼珠子一样爱护,罗世威董事长说的对,首先得提升认识,然后才能知行合一。
  所以,刘琼说“改稿就是改人”,我深以为然。
  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学到了一个关于职业素养的“冰山”理论,大意是说一个人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完全区分优劣,而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才能真正鉴别优秀者和一般者。我觉得刘琼就像这座冰山,还有她坚持原则、棱角分明的性格也像冰山。我想,这座冰山傲然挺立的先锋姿态和水面下的强大部分,就是我要学习的先锋精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 邮编:100161 电子信箱:zjyj@cscec.com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19915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