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建一局承建的实创医谷产业园东区等项目让建筑变“绿”。链接及部分原文如下: 人民日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215512/6115952 去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2021年要深入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我国绿色建筑推广现状如何?还有哪些可提升空间?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会发电的阳光房、搭积木的装配房、高保温的被动房,让建筑变“绿”的方法丰富多样 使用轻型光伏墙体替代传统水泥墙体,1155块薄膜光伏组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预计年发电量可达7.5万千瓦时,满足建筑30%至40%的用电需求——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有这样一座身披蓝色光伏“外套”的房子。 项目建设方中建一局相关负责人带着记者走进室内:“瞧,外层是光伏幕墙,内层是保温透明玻璃,中间形成的封闭空腔可以进行取热利用。夏季光伏背板温度逐渐升高,导致发电效率降低,这时自动打开百叶,室内温度降低;冬季将百叶关闭,空腔形成‘暖墙’,可降低室内热负荷。”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另一种形式。 来到北京实创医谷产业园东区项目,建设者们正在为年底的竣工节点冲刺,其中的15号科研楼是北京最大的在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单体。中建一局实创医谷产业园东区项目负责人张代卿介绍,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穿得厚一些、捂得严一些”,通过采用多种先进技术,较传统建筑节能80%以上。“比如外墙保温材料,普通建筑厚度可能8至10厘米,我们能达到20多厘米;再比如外窗采用中空‘三玻两腔’玻璃,里头还要填充惰性气体,能够有效阻隔室内和外界环境的热交换。” “捂”得这么严实,人在室内舒适度如何?张代卿告诉记者,通过利用高效新风技术,能够在改善空气的同时保持室内恒温,维持在人体最适宜的18至24摄氏度之间,真正实现冬暖夏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