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网群 | 子站链接| 网络大学 | 协同办公
新闻中心
一局要闻
一局快讯
中建新闻
国资动态
专题专栏
企业刊物
一局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一局要闻
中建一局智能建造赋能服务效率和品质提升

发布日期:2020-08-24 信息来源: 字号:[ ]


  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即将在京开幕。“全球服务,互惠共享”是这届服贸会的主题。作为世界 500 强第18 位、世界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中建集团旗下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子企业,中建一局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 服务理念,追求技术可能之极限、满足顾客梦想之需求,持 续增强高科技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中建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世威介绍,“客户至上” 是中建一局遵循的价值原则。客户需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源动力,客户满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中建一局将此作为衡 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在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超值服务 中获得共同发展。作为工程建设领域首家荣获“中国质量奖” 的标杆企业,中建一局将“服务能力、行业领先”作为科技 工作的评价标准,在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环境治理、投资 运营业务板块,着力开展新领域和新业务的技术攻关与集成; 在全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 20 余个国家,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全生命周期的超值服务——在承接前为客户做好产品策划服务,建造中为客户做好提质降本服务, 交付后为客户做好运维升级服务。

  据中建一局副总工程师杨晓毅介绍,中建一局依托国家课题,通过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开展智能建造研发,涵盖智慧工地平台、模架体 系优化及监控系统、机电管线优化重组、定制化 CI 场布、现场固废管控、BIM 信息资源库、塔吊精细化管理等 7 个领域。“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及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智能型临时支撑体系设计优化与过程监测技术”“基于 BIM 的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在群体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等工程建造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建一局成立于 1953 年,是新中国第一支建筑“国家队”,迄今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 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1100余项、国家级工法 40 余项、詹天佑奖 10 余项、鲁班奖 70余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80 余项,主持编制国家行业标准 40 余项。2016 年中建一局作为中国建设领域首家企业,凭借首创的 5.5 精品工程生产线,荣获中国政府质量最高荣誉—— 中国质量奖。2017 年作为中国首家企业,荣获莫斯科优质样板工程奖第一名。目前,中建一局银行授信总额超过 800 亿元,具有 AAA 级资信等级,注册资本 70 亿元,位居建筑行业前列。

  反复综合利用的双奥场馆代表作 永久服务推广冰壶运动和群众健身

  为服务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冰壶赛事,中建一局 20 天完成了“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场馆改造,这也是世界首次 在冬奥会场馆进行泳池-冰面的相互转换。至此,国家游泳 中心实现了冬季举办冰壶赛事、夏季举办游泳赛事双型转换 的场馆功能,体现了服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成为“水冰双向利用”、综合利用和持久利用最有 代表性的“双奥场馆”。这一智慧建筑得到了北京市政府、 奥组委的高度认可。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内斯评价,“冰立方”将会是全球绝无仅有的最好的冰壶赛场。

  从泳池变身冰场,搭建转换结构是改造的首要难题。中建一局“冰立方”项目应用 BIM 技术,搭建起由 2600 根薄壁 H 型钢和 1570 块轻质混凝土预制板组成的转换结构,为冰场架体的钢梁和混凝土预制板都编辑了数字身份,在转换 施工中精准有效地将每个构件复位。水立方需要高温高湿环 境,冰立方需要低温低湿环境,如何在同一场馆施行分区域温度湿度控制,是场馆改造又一难题。项目应用冰场环境智 慧调控平台,将制冰系统、除湿系统、空调系统集成到一起, 通过可视化界面对场馆各设备系统自行智慧化调控,保证在 同一个比赛大厅内的冰面、冰面上空 1.5 处、观众席三个区域的温湿度控制分别达到既定要求。在场馆智能化运维方面, 中建一局项目团队应用能源智能管控系统,改变了传统人工 抄表方式,实现对场馆所用的水、电、气、热等自动分项分路计量,对场馆的能耗数据自动采集、统计分析、报告预警、 费用计算,对场馆空调、采暖、电梯、照明等建筑能耗及水资源实施分项分区调控,践行了低碳、绿色、可持续的运营理念。

  服务深圳会展产业加速发展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腾飞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 160.5 万平方米,工程南北长 1.8 公里,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创8 项世界之最,是深圳与世界相会的“世界最大会客厅”。会展中心全部建成后室内展览总面积将达到 50 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展览中心,是集展览、会议、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综合会展类建筑群,对推动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城市具有重大意义。会展中心作为深圳全新的世界级展馆,承载着引领深圳会展产业加速发展, 擎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腾飞的重要使命。在会展中心启用仪式上,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党组书记陈如桂表示,深圳将以会展中心启用为新起点,加快打造辐射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一流会展平台。

  中建一局创新研发智能化施工信息管理平台,对生产、进度、质量、安全等 9 大模块进行智慧管理。会展中心项目面积相当于 6 个“鸟巢”,用无人机每周两次在 160.5 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定航线飞行拍摄,通过逆向建模和红外测绘, 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实时跟踪监控。项目主体结构有 30 多万个形状各异的钢构件,总用钢量 27 万吨,相当于 5 座帝国大厦。项目通过物联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个钢构件,只要扫描每个构件身上的条形码,就能精准查到其编号、名称、尺寸、合同批次、位置等信息。南登录大厅 A5 区域重 2566 吨的双曲面薄壳网壳提升,相当于把 3 个标准足球场、11 架大型客机同步提升到 40 米高空。通过信息化建模,在 13 组钢构吊架设置 26 个提升点,安装 70 余个 GPRS 位移传感模块进行应力监测点,精准控制网壳位移和应力,将整个网壳提升差限定在 5 毫米以内,实现全球首例千吨级薄壳网壳一次性整体提升。在 160.5 万平方米、24 小时全天候施工,如何让人、车、施工机械肩并肩作战不“打架”?项目用 GPS 定位将施工现场划分为 26 个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现场 2 万人、500 多辆车、300 多台大型起重机械都装上了 GPS 定位芯片,实时监测运动轨迹,保证了全场高效调度和安全运转。 应用塔吊模拟调运系统,在 48 台吊塔顶端安装“感应防碰撞系统”,记录塔吊每天运行轨迹,实现 10 米预警、8 米报警,避免因塔吊“亲密接触”而造成的“致命危险”。

  为福厦高铁让路 创建筑物旋转平移首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9 年 9 月,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主站房以长 162 米、宽 33.6 米、重达 3 万吨、288.24 米的平移距离,创造了全球平移面积最大、荷载最重、距离最远的单体建筑弧形旋转平移世界纪录,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是厦门一级客运站,承担着岛内外 非常重要的客运功能。福厦高铁北起福州南至漳州途经厦门, 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建成后将打通厦门通往全国的高 速铁路线路。后溪站所在地与新规划的福厦高铁建设用地重 合,为腾出建设地块更好服务福厦高铁建设,决定平移后溪汽车站。如果后溪站房拆除重建,还需再投入 1.5 亿元,拆建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至少还需 2 年时间。而平移汽车站主站房造价只需 6000 万元,从平移准备到完成平移共 300 余天,还可大幅降尘、降噪。

  本次平移旋转弧度达到 90 度,移动位置最长达到 288 米,属业界首次。项目首次采用“交替步履式顶推平移”这 一国内从未运用到建筑平移领域的技术,给车站的 133 个平移受力点,安上 532 个步履走行器,使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整合平台”,对走行器模型与结构模型在计算机中进行仿真模拟,对走行器受力情况、方向、高程和精确位移调整机制进行数字化模拟推演和计算,节约了金属材料 18.71 吨。项目采用以PLC 同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曲线平移技术,结合BIM 物联网+远程移位监测系统对建筑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精准控制每只“鞋”、自动调整旋转时的不同位置和位移量,将 误差控制在 2 毫米以内,确保汽车站始终处在弹性变化的范围内,从而让它既能“跑得快”,又能“不摔跤”,最终提前 22 天完成旋转平移。

  后溪平移工程从平移面积到平移荷载均刷新了国内同类工程记录。厦门市政府表示,此次平移提升了后溪汽车站 的运营能力,使其成为厦门岛外运营规模最大的长途车站, 为福厦高铁建设扩容,助力厦门城区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 系建设,同时将中国建筑物平移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莫斯科优质工程奖首次颁给中国企业 服务中俄务实贸易合作样板

  作为中国在俄投资企业交流基地和唯一被莫斯科国家 建筑监督委员会推荐的中国项目,中建一局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参评莫斯科市建筑业最高奖项——莫斯科优质样 板工程奖,凭借智慧建造,从 200 多家企业的 1000 多个项目脱颖而出,获莫斯科优质样板工程奖第一名,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获此殊荣。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总体建设规划为 12.5 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中俄两国企业和产品的展览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易中心。时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见证封顶时说:“项目将为中俄两国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中俄贸易合作水平,是中俄务实合作的典范和样板,促进两国经贸关系、深化人民友谊。”

  中建一局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团队一进场就遭遇 俄罗斯 125 年来最冷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 36 摄氏度,而混凝土入模温度需高于 5 摄氏度。为确保冬季连续施工,项目借助“数字项目平台”,实现对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劳务、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控,确保在建设过程中全过程控制 工程质量。在自主打造的“暖棚”内,项目利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中的电阻丝加热系统实现控温;在混凝土浇筑作业面设置测温点,将温度数据实时上传至数字化平台,在 APP 上实时掌握所在施工面的温度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受控。经 莫斯科国家建筑监督建设局检测,冬季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合格率达到 100%。

  中国建造破解世界建造难题 载入全球摩天大楼史册

  2019 年 4 月,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 CTBUH 授予中建一局建造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世界最高办公建筑”“中国华南地区最高建筑”“2019 年最佳高层建筑杰出奖”三项认证,平安金融中心成为载入全球摩天大楼史册的超高层建筑典范,并荣获 2018 年度詹天佑奖,是当年唯一获奖的超高层建筑。

  高达 600 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创造了中国一次性开挖最深基坑等 15 项世界和中国之最的记录,成功完成世界首次将C100 混凝土泵送至 1000 米高空的试验。建造中 8 根直径 8 米世界最大人工挖孔桩,犹如“定楼神针”纵向支撑,7 道 374 吨世界最重桁架犹如“金腰带”横行环抱大楼,经历 16 次台风考验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巍然屹立在珠江边上,向世界讲述中国改革开放 40 余年取得的成就。

  面临超高层建造难题,中建一局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 团队打造了由造楼机器人、三维扫描技术、北斗卫星系统高 精度定位技术完美衔接而成的全方位智能化建造平台。自主 研发的造楼机器人,在数百米高的智能化建造平台运转实施, 创造了一天一米建造高度的中国奇迹。项目利用中国自主研 发的北斗卫星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自主研制了北斗三系 统八频兼容接收机,通过精确的定位和算法,解决了建造中 的精确坐标、高程传递和摆动变形控制问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中建一局纪委监督举报 | 账款拖欠和减免房租事项信访联系人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 邮编:100161 电子信箱:zjyj@cscec.com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19915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